20110726

[舊文] [2011.04] [合唱]有關台北愛樂合唱團最近的演出

===前言
是滴,離開好一段日子,今年又回去台北愛樂合唱團了。
其實前年遇到愛樂的老朋友後,就在想,其實心裡還是喜歡跟一堆人唱歌的愉悅感。

我個人對於音樂的喜愛,也是因為幼稚園老師的啟蒙
(應該是說我太好動,愛玩幼稚園的鋼琴使然)
小學跑去吹口風琴
國一被叫去吹長號,還吹的有模有樣的(眾:哪有)
高中被音樂老師影響到,就一頭栽進合唱界了

彌撒曲或是宗教歌曲的認識,嚴格地說要從大學時代開始
我經歷的台大合唱團時代剛好是梁秀玲老師與沈新欽老師指導的那幾年
接觸的早期音樂、彌撒曲與爵士音樂很多

1998年因為加入台北愛樂國際合唱節的音樂營,就跟愛樂結緣了
台北愛樂合唱團的主要改變是...開枝散葉了
十年前主力在合唱團與室內團(我們團員俗稱小團)
現在除了大團、小團,還有青年團,愛樂歌劇坊、愛樂劇工廠、青年樂團等

===大團最近的演出
這是最近的演出訊息
這是比較少人願意開的曲目:
Rheinberger Stabat Mater (藍貝格聖母悼歌)
Brahms Alto Rhapsody (布拉姆斯女低音狂想曲)
Bruckner Mass in E minor(布魯克納 E小調彌撒)

對於不是信基督教或是天主教的朋友來說,彌撒曲本身可能只有音樂本身吸引你
不過因為彌撒是儀式,所以不熟稔儀式難免會覺得有些地方很枯燥
因此還是稍微瞭解一下彌撒的形式,並對照經文,
在聆聽樂句的時候會比較能夠瞭解作曲者的想法。
布魯克納的彌撒曲就我聽錄音的感覺是,
他對於彌撒經文內容的詮釋算是相當平易近人的。

一般人會覺得「彌撒曲不就是拉丁文念經....」
但這次台北愛樂希望嘗試真正詮釋德奧作品的方式,以德式拉丁文發音演唱
這對多數人說,也是一種挑戰
(因為歐洲語言發音方式不同,對於唱慣非德式拉丁文的人來說,很容易「轉」不過來)
我自己聽過巴倫波因指揮的非德式拉丁文錄音,其實不錯,但總感覺騷不到癢處
後來在美國itunes買了司徒加合唱團的錄音專輯後,詮釋上發現真的有差

我希望看到這篇Blog的朋友們,假若您喜歡古典/合唱音樂
別錯過4/19這場音樂會了(因為你錯過了,你只能在週末飛去澳門聽喔)




延伸閱讀:

曲目相關:



(多數圖書館都有收這本,可以借來參考)

沒有留言: